大家都知道,计步器可以收集奶牛的活动量数据,并且依据个体奶牛活动量升高可以进行发情揭发,那么某个组或者群体的活动量升高会是什么问题呢?
下面是发生在江苏某万头牧场的真实故事
这一天,牧场的信息主管
突然联系阿菲金的工程师
牧场的第2泌乳牛组(绿色标注)的整体平均活动量(绿色曲线)突然都升高了,而且产量(蓝色曲线)还降低了。
牧场很着急。
“活动量升高意味着奶牛发情,但不可能整个组的牛都出现了发情啊?”
“是不是设备出了故障,导致数据收集出现问题?”
阿菲金工程师即刻通过远程查看,
询问了牧场几个问题:
“是否是这个组的牛门没有关好,导致牛群跑出来了?”
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是否今天这个组的投料不及时,或者投料量不足?”
信息主管通过询问饲养主管,
确认投料一如往常。
最后,
阿菲金工程师建议信息主管去牛舍现场查看一下。
“是否现场存在什么问题?”
信息主管来到现场,问题终于水落石出。
原来,
是牛舍的水槽断水了。
牛因为口渴,来回找水喝,
导致群体活动量升高。
断水还导致了奶牛的产奶量降低。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知道,牧场每天不仅仅需要关注个体活动量的偏差,比如通过活动量升高进行发情揭发,亦或通过活动量降低进行蹄病揭发;还需要每天甚至每个班次关注每个群组的活动量偏差。当出现活动量偏差较大时,一定会在现场发现问题。
这也是数据化管理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