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健康舒适|奶牛躺卧时间和舒适度,这篇文章终于说清楚了(下)

发布人:阿菲金市场部 Afimilk阿菲金 | 时间:2020-10-27

躺卧是最主要的奶牛行为,但大部分牧场却无法做到对舒适度的精准监控和量化管理。《奶牛躺卧时间和舒适度》(上)篇重点讲到了躺卧时间对奶牛健康、繁殖、采食、反刍和牛奶产量、牛奶质量的影响,本篇(下)将重点讲解分析如何通过奶牛躺卧时间和舒适度量化监控,来做好奶牛应激防控、调整牛群最佳饲养密度、优化挤奶效率,让奶牛更健康产奶,牧场更高效盈利!

    ▌本文概要:

一、躺卧时间对产奶量的影响
二、躺卧时间对健康的影响
三、躺卧时间对繁殖的影响
四、躺卧时间与反刍和采食的关系
五、躺卧时间对乳脂率的影响
六、热应激防暑降温做的好不好,躺卧时间告诉你
七、躺卧时间可以最大化饲养密度
八、转群一头牛,可能影响整个组的躺卧时间
九、优化挤奶效率,提高躺卧时间
十、卧床如何调整到最佳尺寸,躺卧时间说了算
小结:可测量的躺卧时间数据,才能科学管理舒适度

从奶牛每天的行为时间分配看,躺卧至少占据了行为时间的50%(12-14小时/天)。

表1   奶牛行为每日时间分配

 

六、热应激防暑降温做的好不好,躺卧时间告诉你

当热应激来临时,奶牛会自发寻找阴凉和自然通风。奶牛躺卧时体温升高0.6℃,站立时体温下降0.7℃。

所以当体温高于38.9度时,奶牛会倾向于站立和拥挤。受热应激影响,站立时间长自然会造成躺卧时间减少,进而造成反刍时间减少和采食量下降,同时也造成饮水量增加。

表4   当外界环境温度从25℃上升到40℃,奶牛表象行为变化  

 

图6  温度与躺卧时间的关系

 

从上图6我们可以看到,当温度升高时,躺卧时间随之下降,也就是说热应激会导致奶牛躺卧时间降低。在热应激期间,如果不强制多次有效的对奶牛进行集中喷淋降温,奶牛躺卧时间反而会降低。

Dr Israel 研究发现,在热应激期间强制喷淋8次的奶牛躺卧时间比喷淋5次的高,尽管喷淋8次的牛会多3次被迫站起来,这说明在得到有效的降温后,高产牛利用了很大比例自由时间去休息。

以色列牧场如何做好防暑降温?

大家知道以色列夏季的热应激非常严重,但其奶牛产量夏冬指数却保持在96%以上。他们的经验做法是,热应激期间所有牧场每天都会对每个组的泌乳牛进行6次以上的集中喷淋降温,3次为挤奶前后,3次为挤奶班次中间。这种多次强制喷淋降温是降低热应激和提高奶牛躺卧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国内南方的一些牧场也已经采用和实现了热应激期间强制集中有效喷淋的措施,并且收效甚好。

 

七、躺卧时间可以最大化饲养密度

随着饲养密度(奶牛/卧床)的增加,会导致奶牛采食时间减少,争斗增加 ,应激增加,躺卧休息时间缩短,特别是青年牛的表现更为突显。

Charlton等(2014)的研究表明当饲养密度大于100%时,奶牛的躺卧时间很难达到12小时/天。Miner Institute等研究评估了100%、115%、130%和145%的卧床和料槽饲养密度对生产和奶牛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饲养密度从100%增加到145%时,奶牛的躺卧时间减少了1.1小时/天,与此同时,产奶量降低了1.5kg。所以饲养密度直接影响到奶牛的躺卧休息时间和产量。

国外很多牧场的饲养密度都是>100%,所以国外更多的是研究饲养密度超过100%对躺卧时间和产量的影响;而国内饲养密度普遍<100%,甚至低于90%,所以我们通过躺卧时间数据分析了国内规模牧场饲养密度对躺卧时间的影响。下面是阿菲金软件用于组别舒适度评估报告,其可以对每个躺卧时间降低的牛舍进行报警提示。分析发现在6天前批量向该泌乳牛组转入大概40头牛(蓝色为舍内牛头数),导致该牛舍饲养密度过大,导致该牛舍所有泌乳牛平均躺卧时间下降了50分钟(绿线为平均躺卧时间),并且该牛舍每头牛平均产量降低了0.9kg.

图7

不同地区、不同牛舍环境、不同牛群类别的最佳饲养密度也不同,而且这难以凭经验人为去判断,所以只有通过可监控的躺卧时间数据才可以调整到最佳饲养密度。

 

八、转群一头牛,可能影响整个组的躺卧时间

奶牛喜欢稳定的、没有竞争的社交环境。但奶牛又是群居动物,奶牛的群体地位越高,竞争会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国内阿菲金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发现,很多大型规模牧场的胎次平均转群次数超过了13次。频繁的调群会给奶牛带来很大的应激,因为每次转舍后奶牛都需要重新适应周围的环境,需要在这个新群体中重新确定自己的等级。转舍后奶牛躺卧时间减少,采食减少,剩料增多,产奶量下降。另外有其他研究表明,围产期奶牛经过两次以上转群的与只经历过一次或两次的相比较,前者发生真胃移位的概率几乎是后者的2倍。

图8

图8是某使用阿菲金二代计步器的牧场,通过该泌乳牛舍舒适度报告分析显示,在10天向该组转入几头牛,立马造成了整个牛舍所有泌乳牛躺卧时间降低了70分钟,产量降低了1.1kg。等牛群重新适应平衡后,躺卧时间需要4-5天后才逐渐恢复。转入几头牛已经对整个原牛群地位造成了不平衡,导致整体躺卧时间下降。所以牧场尽可能做到少转群,甚至不转群。

Matzke,(2003)研究表明,当头胎和经产牛混群的时候,头胎牛休息时间比成母牛的休息时间会缩短得多,经产牛减少2.6小时/天的休息时间,头胎牛减少4.2小时/天的休息时间,所以需要尽可能的做到头胎和经产牛分开饲养,提高奶牛的舒适度。


 

九、优化挤奶效率,提高躺卧时间

Grant等(2004)绘出了奶牛每天各种行为的时间分布,指出满足奶牛每天正常行为需要20.5-21.5小时(牛舍内各种奶牛行为),其中躺卧休息的时间需要最长,为12-14小时/天,所以留出的挤奶时间(第一头牛离开牛舍去挤奶到最后一头牛挤完奶后回到牛舍的时间)只有2.5-3.5小时/天。

为了研究荷斯坦奶牛挤奶时间对奶牛躺卧行为的影响,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科研人员共调查了加拿大111个商业化奶牛场,监测每个牧场40头奶牛的躺卧行为,包括平均躺卧时间、躺卧次数以及每次躺卧休息时间。调查研究发现:奶牛的挤奶时间影响奶牛的躺卧时间,躺卧时间主要受奶牛离开牛舍去挤奶的时间所影响。当奶牛离开牛舍去挤奶时间超过3.7小时/天,牧场很难达到牛群躺卧时间为12小时/天的标准。

因此牧场需要监控每头总挤奶时间,并通过优化挤奶流程,提高挤奶效率,从而提高奶牛躺卧时间。

图9  该牧场通过优化挤奶流程,10天内每头牛缩短了0.5分钟挤奶时间

 

十、卧床如何调整到最佳尺寸,躺卧时间说了算

卧床尺寸和卧床表面类型均会影响奶牛的躺卧时间。

卧床设计应满足最大体型奶牛的需要,但是卧床过大会增加固定建筑成本,导致较小的奶牛不能很好地利用卧床,使得卧床和奶牛更脏,以及需要额外的劳动力来清理卧床。但卧床太小,体型大的奶牛将不舒服,并将减少卧床使用,导致躺卧时间减少、疾病增加、淘汰率增加以及牛奶产量损失。

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和调整卧床尺寸大小?卧床颈轨、挡胸板和尺寸如何调整到最佳位置,躺卧时间说了算。

在Tucker等(2004)的研究中发现相对于宽度为122cm和132cm的卧床,宽度为112cm的卧床显著减少了奶牛躺卧时间,而前两种无明显差异。卧床窄小会在奶牛每次站立和躺卧的过程中对腿部造成磨损,建议卧床宽度头胎牛为122cm,成年母牛127cm,临产牛 137cm。同时,挡胸板也会显著减少奶牛的躺卧时间(Tucker et al. 2006),并且颈轨太低或颈轨离卧床后缘太近均会阻碍奶牛在卧床上的顺利起卧,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本来直直的颈轨被奶牛站立时撞的弯曲,导致奶牛不愿上卧床,从而减少躺卧时间。

实践证明,成年母牛卧栏奶牛头的前方为开放型,卧床长度为244cm,前方若为墙体的卧床长度只有达到 2.7m才能保证奶牛舒适度,卧床前面横杆到墙必须留足 60cm的距离,否则会影响奶牛的上床率。

表5 颈轨位置对跛行的影响

加拿大UBC大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颈轨到卧床后缘的距离增加,奶牛4个蹄子同时站在卧床上的时间增加,而两个前蹄站在卧床两个后蹄站在过道上的时间减少,并且跛行牛明显减少。

所以,需要通过奶牛躺卧时间的变化来调整卧床颈轨的最佳位置,达到躺卧时间最大化,降低蹄病发病率和提高产量。

卧床垫料也会影响奶牛躺卧时间。

奶牛喜欢松软、干燥的卧床表面,当卧床垫料不足,奶牛会发生起卧困难并对膝盖等部分造成摩擦损伤。松软的卧床表面可增加躺卧时间,而且垫料越厚躺卧时间越长。

有研究表明,当卧床上锯末垫料从0 kg增加到7.5kg 时,奶牛每天的躺卧时间从11.5 h增加到14h。卧床上增铺垫料虽然可以增加奶牛的躺卧时间,但需要维护得当,否则垫料将成为细菌的温床,增加乳房炎发病率,特别是在垫料干物质含量较低的情况下。有研究表明,当垫料干物质含量低于60%时,奶牛躺卧时间明显降低,所以垫料中水分含量最高应该控制在40%。

 

小结:可测量的躺卧时间数据,才能科学管理舒适度

▌度量是管理的基础,可度量才能实现更精准的管理。
▌舒适度一直是牧场关注的重点,但传统方法很难评估其是否达标。
▌现在很多牧场开始用奶牛躺卧时间实时监控奶牛的舒适度,用躺卧时间量化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只有通过可测量的躺卧时间数据,才可以科学有效地管理舒适度,避免舒适度成为牧场管理中的短板。